走进南宫28
NEWS一作与通讯的区别:南宫28为您解疑
来源:蒋希厚 日期:2025-03-23本篇内容已原创发布在南宫28公众号,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南宫28生物医疗科研支持”。在科研领域,署名之争可谓一场激烈的“竞技”,究竟谁才是文章真正的负责人?谁又承受着更多的责任?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的各自角色、责任和含金量,以及一作是否能担任通讯作者等热门话题。
第一作者:
隐形KPI:回应审稿人至少80%的技术性质疑(比如:数据的统计方法是什么?)。
1) 提出科学问题,规划研究框架与实验路径,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
2) 完成主要实验或数据收集(例如,编写程序实现算法、进行临床试验),或主导文献的系统综述。
3) 采用统计工具(如SPSS、R)分析数据,识别显著性规律或异常值;使用专业图表软件(如Origin/Prism/Matplotlib)增强结果的可视化和说服力。
4) 撰写初稿,进行多次迭代修订,确保逻辑流畅、语言规范(避免中式英语)且符合期刊格式。
5) 针对审稿意见,主导补充实验或理论验证,起草逐条回复信;协助通讯作者与编辑沟通,提供关键证据链文件(如原始数据包、伦理审批)。
通讯作者:
隐形KPI:承担所有“学术伦理”责任(比如:数据造假?通讯作者需要给出解释!)。
一言以蔽之:一作是“执行者”,通讯作者是“背锅侠”。
1) 跟进文章在整个出版过程中的进展情况。
2) 担任期刊与所有共同作者之间的主要联系人。
3) 协调文章修改,确保所有作者审阅和批准最终版本,并签署版权协议、支付版面费(如需)。理论上由通讯作者负责,实际上常常还是一作在操心。
4) 确保已发表数据及作者贡献的完整性。此外,通讯作者还需要满足期刊管理要求、伦理委员会批准文件、临床试验注册文件及利益冲突声明的完整披露等。
第一作者:
1) 对于年轻学者而言,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高质量论文是展示其科研水平和潜力的关键途径,在个人科研成果评价中占有重要权重,一作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科研能力的评估。
3) 博士生毕业,有的高校明确要求“至少发表1篇一作SCI论文”(通讯身份则为加分项)。
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在学术界同样具备重要地位,尤其当其身份象征着对研究工作的全面关注和责任。
1) 看期刊政策
允许型:PLOSONE、Nature等部分期刊支持“一作兼通讯”,这种情况常见于学生的独立研究。
禁止型:某些传统期刊要求通讯作者必须是导师或PI。
2) 看学术圈“潜规则”
在北美高校,博士生担任通讯作者是可行的,但需得到导师的默许(导师可能会说:你最好能够理解如何应对审稿人的问题)。
在国内高校,学生担任通讯的情形可能被视为挑战导师权威(需谨慎使用!)。例如,某MIT博士生在Nature以一作和通讯身份发表论文引发热议(网友评论:这才是真正的学术孤儿!)。而国内某985高校则规定通讯作者必须为实验室负责人,学生仅能担任一作身份。
Q1:通讯作者可以有多人吗?
可以!但一般不超过两人(否则编辑可能会怀疑:你们在搞通讯作者的团购吗?)。
Q2:谁该对论文问题负责?
责任排序: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其他作者(在伦理审查时,通讯的邮箱会先遭到咨询)。
你是否也遇过其他“署名上的奇特事件”?请关注“南宫28生物医疗科研支持”公众号并回复“礼包”,免费领取100+写作投稿资料及投稿常见问题解答!
关于南宫28:南宫28是一个来自美国的专业机构,致力于为生物医疗领域的科研学者提供论文润色、学术翻译和期刊出版支持等服务,所有润色工作均由美国本土资深编辑完成,编辑团队均拥有美国前100大学的博士及以上学历,平均十年以上的润色经验,以确保服务质量。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
18721044592
总部地址:合肥沈河区崔街道74号